審計風暴談判勢破裂 中資企業涌瑞士上市
【摘要】中瑞通可為中國企業提供另一條集資渠道。

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人壽及中國鋁業等多家央企宣布,將美國預托證券自美國退市外,其他中國企業也紛紛另謀上市途徑,最新是轉向瑞士上市,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已提出意向,而且陸續有來。
7月28日,中國和瑞士啟動互聯互通(以下簡稱:「中瑞通」),允許中國企業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(GDR),而中國監管當局亦加快批準中國企業赴瑞士上市。有分析指,中國及美國在中概股的審計合規方面一直不能達成共識,中瑞通可為中國企業提供另一條集資渠道。
首批有四只A股于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,包括科達制造、杉杉股份、格林美及國軒高科,合計集資逾15億美元(約117億港元)。
據《CNBC》報道,負責這四家公司上市的貝克?麥堅時律師事務所,其北京資本市場業務部合伙人王航表示,中證監在「短短幾周內」批準了新股發行,但其他股票發行的審批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,甚至半年時間。
自2020年底螞蟻集團在中港兩地雙重上市失敗,以及滴滴去年在紐交所上市就隨即遭到內地監管部門的審查后,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審查。
而中美兩國就于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審計合規一直不能達成共識,令不少中國企業面臨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除牌的風險。加上,由于滬深和香港上市的要求比美國更嚴格,中瑞通可為中國企業提供另一條海外集資的渠道。
一些有能力的中國企業正在轉向瑞士上市。王航稱,他有客戶正在考慮在瑞士優先上市,然后才在香港上市。他又補充,「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已提出意向,而且陸續有來」。
SEC主席根斯勒(Gary Gensler)于上月下旬曾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美國與中國監管當局是否會達成協議,因此難以判斷能否令約200家的中國企業免除從美國股市除牌的命運。有外媒日前就報道,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(PCAOB)不接受就獲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審計文件設下任何限制。
來源: capitalwatch.com

金評媒JPM
JPM責任編輯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