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圍中 業界爆料:沒這么容易
【摘要】美國政府給出的補助,對于重振半導體制造業恐怕杯水車薪。

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補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“晶片法案”(CHIPS Act),把法案送進白宮予總統拜登(Joe Biden)簽署,試圖以此強化對抗中國和其他外國生產者的競爭力。
路透社報道,眾院以243票對187票通過該法案,有24名共和黨議員加入民主黨議員的支持陣營。
參眾二院在努力一年多后,本周在兩黨支持下分別通過晶片法案。此法將為美國半導體生產挹注52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,并為投資晶片廠提供估計價值達24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。
法案也將批準在10年間用大約2000億美元來加強科學研究,以提升對中國的競爭力。國會仍需另外通過撥款法案來對相關投資挹注資金。
許多議員表示,他們一般不會支持大肆補貼私人企業,但他們指出,中國與歐洲聯盟(EU)已對晶片公司祭出數以十億計美元的獎勵措施。
他們也舉國安風險與全球供應鏈問題是他們支持的原因。晶片供應鏈問題已沖擊汽車、武器、電動游戲等產品的生產。
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(Michael McCaul)支持這項法案,他在表決前告訴記者:“我們必須在國內生產(晶片),別讓它在境外生產,這對我國國安極其重要?!?/span>
法案通過,是否真的代表美國半導體制造業就此重振?前臺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認為,恐怕沒這么簡單。
提到美國政府撥款520億美元,補助半導體制造業發展,孫又文直言這些錢能帶來的實質幫助并不大,“520億美元真的不是很多,你可以看看臺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?!?/span>
今年4月的臺積電法說會上,便對外公布2022年的資本支出規模,預計會在400億至440億美元之間。換句話說,美國政府給出的補助,可能不比一家公司的預算多出太多,對于重振半導體制造業恐怕杯水車薪。
先前也有分析師表示,美國若要建立半導體制造能力,光520億美元補助是絕對不夠的,還必須每年持續投資,才至少能獲得成功機會。
來源: capitalwatch.com

金評媒JPM
JPM責任編輯

